上市银行三季报洞察:营业收入总额突破4.3万亿?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上市银行2025年三季报已揭晓。 42家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利润总额超过4.3万亿元,超过60%的银行实现利润同比正增长。 “业绩好于预期”是多家券商分析师在分析该行三季度业绩时给出的分析。业内人士认为,利差的企稳是支撑上市银行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多位银行高管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总体来看,净息差仍处于下降通道,但有企稳迹象。盈利表现好于预期。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9.3%,规模扩张总体保持平稳。从经营业绩看,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总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净利润同比增长1.5%。 Wind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中,超过25家实现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西安银行、重庆银行、南京银行收入同比增速最高,分别为39.11%、10.40%、8.79%。谈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原因,西安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主要原因是“利息收入增加”。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包括投资收益、汇兑收益)构成。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利息净收入往往占银行营业收入的“一大部分”,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例如,南京银行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利润419.49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252.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09%;非利息净利润167.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91%。业内人士认为,利差趋稳是推动上市银行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东方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33%,与2025年上半年持平。展望未来,银行负债成本仍有空间,利差改善趋势为预计将继续。事实上,从资产负债端来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三季度LPR维持不变的同时,资产端银行的回落正在初见成效,负债成本率持续大幅下降,利差企稳。从行业来看,前三季度,常熟银行以2.57%的净息差领跑。对于备受关注的净息差问题,多位银行高管在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总体形势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货币政策调整的负面影响通常是可以控制的。 LPR下调同时同步调整存款利率,可有效对冲净息差下行压力;银行资产供给结构优化促进银行贷款定价的合理性。管理改进。例如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表示,虽然该行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72%,较2024年同期下降10个基点,但降幅在同类联营银行中相对较小。优化负债结构方面,本行采取长期存款减量续存策略,合理控制结构性存款等高成本存款增长。在优化资产结构方面,该行积极提高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优质资产比重。由于债券市场的动荡,公允价值面临压力。尽管部分上市银行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正增长,但债券市场的波动导致银行非利息收入下降,是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马云第三季度报告纽约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下降。以南京银行为例,该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8.52%,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1.63%。前三季度,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利润为亏损3.34亿元,而去年同期该行公允价值变动利润为盈利46.76亿元。南京银行表示,原因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再次以招商银行为例,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514.20亿元,同比下降0.5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37.72亿元,同比增长0.52%。细分来看,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60.042票据离子元,同比增长1.74%;实现非利息净利润913.78亿元,同比下降4.23%。非利息净收入中,招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62.02亿元,同比增长0.90%;其他净利润351.76亿元,同比下降11.42%,主要是债券、基金投资收益减少。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栏,招行三季度显示,该行前三季度亏损88.27亿元,仅第三季度就亏损40.08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未实现期末损益的会计处理原则。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下降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是银行分配了很多债券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市场波动导致债券估值萎缩。
(编辑:管静)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