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强制披露“倒计时”,市场积极备战“大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ESG强制披露“倒计时”,市场积极备战“大考”
2025年11月10日 07: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 昝秀丽
随着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覆盖主要指数样本公司和境内外上市公司的强制性ESG披露改革将进入实施阶段。根据要求,上证180、科创50等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需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ESG强制披露已进入“倒计时”,市场正在积极准备“大考”。从“可选题”到“必答题”,从准确从“建议”解决考试难题“到制定更加科学、公平、高效的“评级体系”,上市公司对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态度从“被动合规”转变为“主动管理”。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希望有关部门通过目标引导、行业模式引导、激励机制设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系统性支持;第三方机构和评级体系逐步规范,着力解决“标准多、可比性低”的现状;纪律机制合力,筑牢防控“洗绿”风险 ●记者昝秀丽从“可选”到“必填” 2026年可持续发展信息强制披露期限临近,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启动系统性强制披露。战略布局,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由“可选”变为“必填”。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提前进行战略考量,制定阶段性、全流程的ESG战略或行动计划。”责任世界创始人尹格非表示,中石油、申万宏源等企业实施的ESG报告往往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涵盖了风险识别、战略制定、组织实施、责任评估的全过程。安永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报告与鉴证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国华的调查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趋势。在披露ESG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87%的企业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管理架构,70%的企业进行了双重意义评估,形成了完整的管理架构、评估流程和数据体系。 “可持续发展2024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报告指引》,构成了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的“强制”和“底线要求”的核心。《规则》明确,强制披露主体包括报告期内持续纳入上交所180、科创50、深交所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的公司,以及同时在境内上市和境外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必须披露ESG信息。最晚于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证监会数据显示,虽然强制披露制度到2026年才正式实施,但95%的相关企业已提前披露了可持续发展绩效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为全面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系统的n。市场人士认为,纳古龙头企业的ESG战略布局为整个市场树立了标杆,推动了整个市场从“自愿披露”向“规范披露”的转变。刘国华表示,上证180、科创50等标的股票覆盖了A股70%以上的市值,且大多是行业龙头,其ESG实践对产业链具有示范效应。龙头企业率先披露ESG信息后,市场形成了“披露-评级-融资”的良性循环。这一周期对中小上市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促使其跟进披露。例如,ESG评级高的公司通常更有可能获得绿色投资。商道纵横合伙人刘涛认为,领先企业拥有成熟的管理架构和充足的资源储备,能够快速适应双重重要性评估、多部门协作等要求,为后续政策推进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领先企业的ESG战略布局也为行业树立了标杆。随着龙头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市场对ESG信息的解读和运用能力将逐步增强,从而形成“高质量披露——市场认可——资源循环”的良性循环。精准“建议”解决“分析问题” 尽管大多数强制披露主体都通过mAaga披露信息,但部分企业仍面临着从“0到1”披露的挑战。市场人士认为,可以提供准确的“建议”,解决一些企业的“分析”问题。安永对强制披露主体2024年维护报告披露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强制披露主体未提前披露的主体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耗高、供应链复杂的行业(如化工、传统制造业)。刘国华认为,不披露ESG相关报告的企业往往面临以下困境:ESG数据的管理不符合预期,在移交过程中仍需充分评估和改进;监控量大需要投入技术升级成本(如能源管理系统),这对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一些企业并未将ESG纳入战略,只将其视为合规任务,导致披露流于形式。纵观强制披露范围内未披露ESG相关报告的公司,尹格飞的统计显示,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领域。软件、硬件和通信媒体。 “双重重要性评估一直是这些企业面临的一大难点。是否进行严格的财务重要性评估从ESG报告中就可以看出,而一些企业还停留在主观猜测阶段。战略制定方法不完善是另一个障碍,企业缺乏系统的‘风险、机会和影响分析’。”尹格非直言不讳的说道。面对上述挑战,市场机构建议通过分层培训、模范引领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对企业进行精准引导。刘涛建议组织线上线下培训,可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报告维护指引》等培训教材,系统讲解披露原则、报告结构、主题内容、数据计算等。刘涛建议,在金融、房地产、化工、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应邀请大型企业特别是央企牵头组织课题组发布项目成果,建立行业模型。激励机制的设计也很重要。 A级企业的能力和资源降低了理解和操作的难度;机构可持续披露成本的机制,乱序ESG评级“洗绿”的问题在产品领域和金融领域都出现了。建设大数据监控平台。的起义。进行评级,并建立了相对统一的评级管理体系。 ESG 评级。尹格非表示,还需要不断优化信息披露制度。从制度建设来看,ESG披露短时间内很难上升到更高的法律层面,但通过细化披露格式、明确监管机制、落实责任,可以将其从“工作能力”确立为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随着强制披露制度的实施,ESG投资产品也将向更加精细化发展。刘涛表示,相关部门已明确,以重大财务信息为基础的估值体系将逐步完善,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动力。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指南,发布污染物排放和水资源利用专门指南。未来可能会探索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南和ESG链管理指南。
(编辑:何鑫)